第九章

“毛泽东主义”附件

 

本章结束讨论“毛主义”,并以此致敬。


论点 1:通过他的农民革命,毛泽东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些特点具有落后中国的历史基础。


此外,本章也解释了毛主义对西欧左翼的吸引力。


论点2: 西欧左翼的悲惨境遇以及对苏联斯大林主义的不满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规模毛泽东热的原因。


关键词:作为革命阶级的农民,共产主义小组,沙龙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主义”简介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变成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这是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之一林彪1966年出版“毛主席语录”时说的话,我们这里称之为“毛泽东圣经”。被宣布为“精神原子弹”的包括以下观点:

  • “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共产党人应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非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参加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毛泽东1968:72)

  • “世界是在进步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历史的总趋势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世界是在进步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应当把世界进步的情况和光明的前途,常常向人民宣传,使人民树立起胜利的信心。”(同上,85)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同上,86)

  • “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 (同上,100)

正如其它真理一样,理论认识价值同激发世界观定向、精神领导和道德鼓励的功能成反比。当然,单从这些句子中无法看出“毛泽东主义”为何一度在全世界取得了胜利(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以他的名字进行的已被击溃的运动)。那么,说到“毛泽东主义”时,指的究竟是什么呢?

毛泽东主义(一):“中国道路”的特点

 

毛泽东取得的实际成就在于他赢得了自己的祖国中国农民的支持,通过斗争建立起了一个遵循社会公正和民族发展纲领的国家政权。农民的儿子毛泽东既不认同苏联榜样们的历史决定论意义上的限制,即象中国那样的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也不认同革命方法论上的规定,即唯有也仅允许无产阶级群众奋起反抗。他对中国所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简言之就是:群众的困苦与沉沦要求颠覆现状,现状的最大牺牲品即贫苦农民应当在反抗现状的斗争中成为“革命主体”。


从一开始,毛泽东就把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国家而奋斗密不可分地与祖国的民族解放问题联系在了一起。在毛泽东看来,只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存在,就谈不上人民的社会公正,这一点与下述思想是统一的,即,只要腐败的“非民族”统治者将国家和人民出卖给外国,中国就不可能成功。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确实继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通过下述错误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是将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发展合二为一,大跃进和与苏联的不和便是这一民族共产主义立场造成的结果。

毛泽东主义(二):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

 

与自己的榜样苏联相比,毛泽东的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某些典型特点。毛泽东(象斯大林在做出“在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之后一样)开始时也主要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依靠苏联的计划与帮助。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结束时,这位中国共产党主席的群众运动政策就开始将对已经取得成绩的过高估计与毫不妥协的民族野心混合在了一起。他不顾客观基础与现有条件,坚持认为单凭中国人民的人数与意志便可以弥补这一切,并在短短几年间让中国跻身世界重要民族前列。这样一来,毛泽东“自力更生”的口号便有了另外的含义。除了反帝取向之外,这句口号首先要将中国农民从其对苦难生活现状的麻木不仁与听天由命的态度中唤醒,现在,这一口号要求的是为革命和祖国的事业无条件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一来,“伟大主席”便试图将6亿中国人变成民族进步的工具,从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来看,让这些人吃饱并得到供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式社会主义的其它特点:

 

  • 在这一纲领中,人民公社旨在利用农民群众的简单合作,以扩大和确保可耕农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农村地区建立工业企业。

  • 针对苏联的计划官僚主义和“笨拙”,所鼓吹的中国经济的“分散原则”首先克服了一个缺陷,即中国中央政权开始时根本没有能力将其计划干预扩大到全国,或者提供事实上的帮助。“学大寨”(参见上文第69页)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是要求每个人都应在命运将自己带至的地方依靠自己,得到最佳结果,另一方面也明确显示了必要的热情和革命干劲何等具有创造力,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社会主义祖国。

  • 离开伟大的理想主义,就不可能进行必要的努力,也就是说必须培养革命意志,没有人比毛泽东本人更理解这一点了。随着不断宣传的确立,在中国日常生活中学习毛泽东思想以及每隔几年就处处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毛泽东让他的人民和共产党“先锋队”宣誓效忠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建设一个所有方面都现代而且较所有其它民族都优越的民族这一目标。

“伟大主席的思想”以高度浓缩的方式符合了这一纲领的道德与愚昧。

毛泽东主义对西欧左翼的吸引力

 

与所有这一切都无关。68一代及从中产生的共产党小组并不真正了解毛泽东的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也不想了解得很清楚。对于他们来说,原则上有两点肯定就足够了:首先,这是一项成功的革命事业,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是颠覆愿望与颠覆可能性的鼻祖(参阅第二部分第十一章:“中国左翼文学简介”)。其次,中国不是苏联,因此(看似)不存在所有人们并不真正希望新社会有的丑陋现象,无论是斯大林主义、官僚主义、生活水准低、党的教条主义意识形态还是不那么革命的外交政策。至于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为何呈现这种面貌,对“毛泽东主义者们”来说也是根本无所谓的。相反,对于他们来说,“人民公社”和“文化革命”等口号以及进一步说中国对苏联所持的批评性态度就足以让他们把毛泽东看成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的真正捍卫者,无论从基层民主还是从国际主义革命的角度看都是如此。接着,他们将毛泽东的“话”忠实地照搬过来并应用到本地的实际状况中去,无论正确与否(参见附件例子),毛泽东的短语也被幼稚地理解。无产阶级群众并没有转而进行他们本应进行的斗争,对此,左翼根本没有归罪为群众,也没有对其错误的国家公民意义上的算计提出批评,相反,他们批评的是其路线看似干扰了运动不可阻挡的崛起的那些左翼(修正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课堂马克思主义--都是极其错误甚或是对“事业”的背叛)。要么就是在没完没了的折磨人的讨论中指责自己及所在的集体因为资产阶级习惯、知识分子的思维习惯和脱离无产阶级而应对未能取得的成功负责。